加速创新成果落地,“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行动采取四种模式

足球比分 2022-11-14 20:50 58

摘要: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式现场。今日热点记者俞凯图为了把握生物医药“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产业链,优化完善上海“1+5+X”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布...

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式现场。今日热点记者 俞凯 图

为了把握生物医药“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产业链,西甲直播360直播西甲比赛优化完善上海“1+5+X”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布局,加速创新成果在沪落地,上海将采取四种模式,深入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行动。

11月14日,今日热点(www.efvip.cn)记者从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获得上述信息。

据了解,四种模式中,一是“张江研发+浦东转化”,张江地区集聚大量创新型企业,一旦产生创新成萧然青年果,将其就地转化(项目数量约占10%,投资额约占20%);

二是“张江研发+外区转化”,张江、浦东地区空间有限,一部分成果转化至本市其它区域(项目数量约占64%,投资额约占32%);

三是“张江外溢+回流上海”,早期外迁企业在当前呈现一种回流态势,较多流向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南虹桥智慧医疗园区(项目数量约占9%,投资额约占20%);

四是“张江试水+本市扩张”,国内外企业纷纷布局张江地区并将其从事研发作为“首选项”,待条件成熟即在沪拓展产业化板块(项目数量约占 17%,投资额约占28%)。

为此,上海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为“好”的产业化项目适配“好”的发展空间。上海出台并推动落实《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的实施方案》,深挖产业承载潜力,在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式发展5个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东方美谷、湾区生物医药港和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之后,今年又为G60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青浦生命科学园授牌,通过拓展增量、挖掘存量等方式,满足不同成长阶段生物医药企业的空间需求,对大型企业提供“购地盖楼”、中型企业“先租后售”、小型企业“拎包入住”服务。

比如准确捕捉虹桥地区的长三角桥头堡区位优势,精确匹配信达药业的整体发展规划,积极组织闵行区,招引其在虹桥购买56亩土地新建全研发中心,重点建设世界一流的抗体药物前期研发集成与评价技术平台,成功促使外流优质企业回流。

为“好”的研发成果适配“好”的产业化政策。在支持研发成果加快产业化方面,上海鼓励合同委托研发生产新模式(CMO/CDMO),对受托企业给予交易合同 20%、最高500万的资金支持;加强对生物医药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及重大产品产业化支持,最高按新增投资30%、1500万元予以支持;重大项目列入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给予最高1亿元资金支持;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深度融合,最高按总投资20%、1000万元予以支持;鼓励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最高按总投资 10%、5000万元进行资助。

如和记黄埔,原在上海仅保留了张江研发基地,GMP生产基地已设于苏州通过关联研判、链接其研发与生产需求,经协同张江科学城,主动招商,推动其投资7亿元在张江科学城新建在研产品未来产业化和市场化基地。

为“好”的落地项目适配“好”的协调服务。针对生物医药的产业特性,上海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探索政策先行先试,推动生物医药研发用特殊物品通关便利化;将重点企业纳入人才引进直接落户机构重点支持范围;根据生物医药行业特点,量身定制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包,同时支持优质企业科创板上市融资。

如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管理局与高瓴资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力争在外高桥保税区形成生物医药产业生态闭环。目前,高瓴资本在该园区已导入五个项目,同时还有五个项目正在接洽中,通过高瓴资本导入的驯鹿医疗按照国际标准建成高端细胞治疗药物的产业化基地,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过5亿元。

上海市经信委表示,张江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实力全国领先,全力打响生物医药“张江研发+上海制造”品牌,在“十四五”期间不仅要实现“墙内开花墙内香”,更力争实现“墙外开花墙内香”,真正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